T/CVMA 214-2025 犬、猫中兽医四诊操作指南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CCS B 41
团体标准
T/CVMA 214—2025
犬、猫中兽医四诊操作指南
Compilation guide for four diagnostic methods for canine and feline animals
2025 - 1 - 16发布2025 - 1 - 16实施
中国兽医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农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兽医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贵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浙江大学、扬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范开、王帅玉、史万玉、汤德元、仇正英、王自力、李金贵、刘明江、王德海、秦韬、许冠英、陈静、杨鹤云、牛婵娟、郑雪莹、王聪、郝霖雨。
T/CVMA 214—2025
1
犬、猫中兽医四诊操作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动物诊疗机构对犬、猫中兽医四诊的操作技术要点。
本文件适用于动物诊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犬、猫中兽医四诊的临床操作,教学中亦可参照适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6195 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 1167 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
T/CVMA 139.4 中兽医术语第4部分:病因病机
T/CVMA 139.7 中兽医术语第7部分:证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兽医四诊four diagnostic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望、闻、问、切是中兽医诊察疾病的四种方法,四诊是其总称。
3.2
望诊inspection
通过有目的地观察患病动物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变化,获得有关病情资料的检查方法。
3.3
闻诊 listening and smelling
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情的检查方法,包括闻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3.4
问诊 inquiry
通过与饲主或相关人员交谈,取得有关病情资料的检查方法。
T/CVMA 214—2025
2
3.5
切诊 palpation
兽医以肢体接触动物体,进行切、按、触、叩等操作,通过触觉取得病情资料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切脉和触诊等。
4 犬猫中兽医四诊操作
4.1 四诊总则
4.1.1 中兽医临床宜做到四诊合参,全面收集犬、猫疾病信息。
4.1.2 环境条件
四诊操作时应具备以下环境条件:
——
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无关人员及其它犬、猫的干扰。
——
施行检查时,应使饲主在场,以保持犬、猫情绪平稳。
——
除运步等动态检查,中小体型犬、猫的临床检查多宜在诊台上进行,宜使犬、猫躯干的水平位置接近兽医肘部高度。
4.1.3 动物条件
四诊操作时动物应满足以下条件:
——
施行检查前,应先使犬猫处于自然、平稳状态,以充分表现出其真实的病状。
——
不宜在麻醉、镇静后进行中兽医检查。
——
中兽医四诊检查,不宜采取强制体位。
——
不宜在刚结束饮食、剧烈运动后或长途乘车后等应激条件下进行四诊检查。
4.1.4 四诊检查顺序
先进行望、问、闻三项非接触式检查,再进行接触式检查,避免检查操作干扰犬、猫病态的自然表现。
接触式检查中,以切脉为先,其次察舌,再察眼,其后再作其它接触检查。
4.2 望诊
4.2.1 望诊条件
宜采用自然光线或合适的人工光源,避免强光直射。
4.2.2 望诊顺序
先整体后局部,先远观后近察,先头面后躯干再四肢,动静结合。
4.2.3 望诊内容
包括望整体和望局部。
4.2.4 望整体
包括精神、体格、体态、皮毛、呼吸、采食、排便、运步等方面。
T/CVMA 214—2025
3
先总体观察犬、猫体格发育情况,静态姿势,被毛光泽程度、油腻程度,是否有脱毛等现象;再观察犬、猫对环境的警觉性,分辨得神、失神、假神;随后观察犬、猫呼吸均匀程度、运动时的协调性。对有需要的病例,可观察其采食、排便动作。
4.2.5 望局部
4.2.5.1 望口色
望口色内容:包括察舌色、舌苔、舌形、舌底、口津等。
开口方法:对性情温顺的犬、猫,可由兽医徒手温和掀开口唇,观察齿间暴露出的舌侧面色泽;再以一手捏持上颌,另一手牵拉下颌皮肤或下压下门齿,使犬、猫开口,观察舌的整体。对不甚温顺的犬、猫,可使饲主协助进行上述操作。操作中不宜造成剧烈对抗,防止影响舌色、舌形等的观察。察舌底时,可使饲主温和揉搓犬、猫鼻镜,稍后犬、猫舔舐鼻镜时看见舌底。
舌面各部与脏腑的对应关系:舌尖应心,舌中应脾胃,舌根应肾与膀胱,舌左侧应肝胆,舌右侧应肺与大肠。
口色描述:描述舌色,除用传统的“青、黄、赤、白、黑”外,也可用其它颜色描述词汇或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物颜色描述和记录。对舌形,应描述记录其是否胖嫩或苍老,有否齿痕等。对舌苔,应描述记录其苔色、苔质、有否裂纹等。对舌面颜色、苔等分布不均者,应按舌面区域分区描述和记录。对口津,应描述记录其干燥、黏腻或水滑程度。
4.2.5.2 望眼
望眼内容:眼的各部分为五轮。上下眼睑为肉轮,应于脾胃;内外两眼角部的血络为血轮,应于心和小肠;白睛,即球结膜为气轮,应于肺和大肠;黑睛,即角膜与虹膜为风轮,应于肝和胆;瞳孔为水轮,应于肾与膀胱。
望眼操作方法:应先在一定距离观察犬、猫的肉轮、风轮、水轮,然后保定犬、猫头部,分别向上下拨动犬、猫的上下眼睑,暴露结膜,观察血轮、气轮。
望眼时,犬、猫保定应切实,对眼部的操作应温和。
4.2.5.3 望分泌物及二便
望小便:犬、猫有排尿动作时,宜以洁净容器接取未落地的尿液,置白色容器中观察其颜色、混浊度等,并结合闻诊掌握其气味。落在洁净而不吸水地面的尿液,可用吸管吸取后观察。不宜采用落在非洁净地面及水泥地面的尿液。对尿色的观察,可采信饲主提供的落在近白色地面的新鲜尿液照片。尿样应新鲜,可结合显微镜检验。应同时望诊犬、猫排尿是否顺畅,以及排尿的频率、姿势、是否存在排尿疼痛等表现。
望大便:对犬、猫排出的新鲜粪便,应观察其颜色、质地稀稠程度、有无粗糙未消化颗粒、有无黏液和血液、血便的颜色等,并结合闻诊掌握其气味。应尽量在排便地点观察未被移动过的粪便。可采信饲主提供新鲜粪便照片。粪样须新鲜,可结合显微镜检验。应同时望诊犬、猫排便的频率、姿势,以及是否存在里急后重表现。
4.2.5.4 望呕吐物
对犬、猫的呕吐物,应观察其颜色、食糜消化程度、固形物之外水液成分的稀稠程度、是否含有食物以外的异物、是否含有血液等,并结合闻诊掌握其气味。呕吐物样品须新鲜。应同时望诊犬、猫呕吐的频率、姿势与痛苦程度。
4.2.5.5 望肛部
T/CVMA 214—2025
4
望肛门:观察犬、猫肛门有无鼓出,或松弛、开张、外翻等表现。
望肛周:观察犬、猫肛周是否存在红肿、肿瘤,或瘘管、隐睾、会阴疝等问题。
4.3 闻诊
4.3.1 闻诊条件
环境应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对兽医听觉的干扰。
环境空气流通速度不宜过高,防止所诊气味散失。
防止环境异味干扰嗅觉,不宜在空气清新剂、香水等异味环境下闻诊。
4.3.2 闻声音
即听诊,内容包括听呼吸音、咳嗽声、叫声、咀嚼及肠音等,可分为直接听诊和间接听诊两种方法。
4.3.2.1 直接听诊法
兽医裸耳听取犬、猫自然咳嗽的声音,如需作诱咳,可轻捏犬、猫气管进入胸前口的位置,直至犬、猫出现咳嗽。听取咳声的深浅、有无力量,有无痰声等。听取呼吸音时,应使犬、猫保持平静。可先靠近犬、猫口鼻,以裸耳听取呼吸音,并结合望诊观察呼吸幅度、呼吸动作;再用听诊器等设备听取呼吸音。须将听诊器听取的呼吸音与裸耳听取的呼吸音对比,共同参考。
4.3.2.2 间接听诊法
兽医用听诊器进行听诊,主要听心、肺及腹部的听诊。听诊呼吸音时,应注意干啰音、湿啰音、捻发音、水泡音、爆裂音、哮鸣音、痰鸣音、喘鸣音、哨笛音、鼾音、胸膜摩擦音等异常变化。听诊心音时,应注意判断其强度、节律、是否遥远、有否分裂、有无杂音等。
4.3.3 嗅气味
嗅口气:应先使犬、猫开口,嗅口腔气味,分辨气味类型。并应结合望诊,查看口腔是否有感染等引起异味的因素。
嗅体味:应在无明显空气流通的室内,先与犬、猫保持一定距离,嗅犬、猫自然散发的体味,再凑近犬、猫身体,嗅其体味。应判明体味的主要来源。对长耳犬尤其须判断其异味是否来源于耳道。可结合望诊、切诊,探查犬、猫被毛的光泽、粘性,以及有无脱毛等情况。
嗅排出物:有需要时,可收集新鲜、未受其它外物污染的呕吐物、粪便、尿液、脓汁、产道分泌物等排出物,嗅其气味,分辨气味类型属于腥而不臭、酸腐、腥臭、恶臭,或血腥。
4.4 问诊
4.4.1 问诊内容
问诊的内容主要是兽医无法直接通过临床检查而得到病情资料。应包括患病犬、猫来源、饲养管理情况、生育情况、疫苗接种情况、既往病史、本次发病的详细过程、与其他犬、猫接触情况、来诊前的主要症状、各种症状发生的时间关系、来诊前的先期诊疗情况等。
4.4.2 问诊程序
应先提示饲主或相关人员主动进行系统性的病情描述。兽医分析主诉资料后,再有目的地进行询问。对不主动描述或系统性描述能力不足的饲主,兽医可根据4.4.1项之问诊内容,提供提纲。对仍不能有效描述的饲主,兽医可根据其诉说的主要症状进行广泛问诊。
T/CVMA 214—2025
5
4.4.3 问犬猫背景及饲养管理
应问清犬、猫来源、犬、猫饲养环境、饲养条件、饮食条件和牵遛规律等。
4.4.4 问既往病史
应问清发生本病前,犬、猫发生同类或其它疾病的病史情况,包括发生时间、主要症状、诊断、治疗方案、疗效情况、对后续生活的影响等。
4.4.5 问发病经过
应从发病前健康状态开始,重点问清症状发生前后的生活变动情况,了解发病至出现典型症状的时间快慢,典型症状之外的伴发症状等。
4.4.6 问前期治疗过程
对已经接受过前期治疗的犬、猫,应问清前主治兽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疗效情况等。
4.4.7 问诊注意事项
操作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
饲主主动进行系统性病情描述过程中,兽医不宜打断,不宜频繁提问。待饲主描述完成后,再行提问。
——
对饲主描述含混不清、前后矛盾之处,应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语言反复核实。
——
各症状发生的时间顺序应是问诊的重点之一。
——
问诊不宜采取预设症状选项的问卷调查方式。
4.5 切诊
4.5.1 切脉部位
切脉时可考虑以下部位:
——
犬、猫的切脉位置,均宜在股内动脉。
——
犬的诊脉位置在后肢内侧,股骨中点位置附近。
——
猫的诊脉位置较犬稍靠近腹股沟。
——
对犬、猫的双侧股内动脉,均应切脉。
4.5.2 切脉体位
切脉时,可使犬、猫保持站姿或侧卧姿。侧卧时,应使被检肢保持自然伸展状态。
4.5.3 布指
切脉布指时可注意以下事项:
——
切脉宜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共3指。
——
在部分体型较小的犬、猫,其股内侧难以同时排布兽医的3指时,则可以2指或1指切脉。原则上应尽量排布多指,以探知更多的信息。
——
兽医宜以手指的指纹中心至指尖之间的部位按压于犬、猫股动脉上切诊,在有需要时可配合采用手指指纹中心处切诊。
4.5.4 指力
T/CVMA 214—2025
6
传统上,切脉指力应分为浮、中、沉(轻、中、重)三种主要指力。
犬、猫临床实际操作中,可以脉管受压变形的程度来界定三种指力。切诊手指轻压皮肤,触到脉管,能感觉到脉管搏动,而不将脉管明显压迫变形为浮(轻)取;根据手感,估计将脉管压迫变形至原直径的2/3 ~ 1/2为中取;将脉管压迫变形至原直径的1/2 ~ 1/3为沉(重)取。
应在三种指力下,分别感受脉搏的特点。
4.5.5 脉象描述
可根据传统脉象描述,综合不同指力下感觉到的脉搏特点及其对比关系,定义出脉象。
犬、猫临床实际操作中,可对不同指力下脉的搏动力量、节律、宽窄、脉管的紧张度和充盈程度、血流的流利程度等作分别描述和记录。
4.5.6 切脉注意事项
操作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
切诊应作为所有中兽医接触性检查中的第一项。
——
切诊前,应使犬、猫充分平静。
——
伏卧姿势时,犬、猫后肢蜷缩,相对不宜作为切脉体位。
——
站姿切脉时,脉管紧张程度较侧卧姿势时稍高。
4.5.7 触诊
4.5.7.1 查凉热
兽医用手触摸犬、猫有关部位,感受其温度的高低,包括检查口腔、鼻镜、耳、体表及四肢的温凉,从而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性质。
4.5.7.2 查肿胀
触摸检查犬、猫体浅表是否存在组织肿胀或肿块,并察明肿胀的形状、范围、深浅、质地硬软、敏感程度、移动性等方面的情况。
4.5.7.3 查咽喉
外部触诊咽喉部,应注意有无温热,疼痛,肿胀,诱咳阳性等异常变化。
4.5.7.4 查胸腹
兽医用手触压腹部,检查深部脏器的形态,以及是否存在腹腔包块、胃肠道异物,并察明被检对象的形状、大小、质地、敏感程度、移动性等,以此判断腹腔肿瘤、淋巴结肿大、虫积、膀胱积尿与疼痛、肠道宿便、肠套叠或是否怀孕等问题。用手按压或叩打两侧胸壁,根据犬、猫是否拒按、躲避或咳嗽,判断是否存在胸内疼痛,或肺脏问题。
4.5.7.5 谷道(直肠)检查
兽医将食指涂润滑剂后缓缓伸入直肠,探查有无宿便、肿瘤、前列腺肿大等疾患。
4.6 安全控制
4.6.1 废弃物处理
犬、猫粪污处理应按照GB/T 36195的规定执行。
T/CVMA 214—2025
7
4.7 环境卫生要求
诊疗卫生条件应符合NY/T 1167的要求。
4.8 疫情处置
若辨证为疑似传染病或人兽共患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三类动物疫病防治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并及时上报。
评论